剑齿象化石(现收藏于兰州大学博物馆) 在兰州大学博物馆的古生物展厅,有一位“远古巨星”——黄河古象,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散发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1973年,这具学名为师氏剑齿象的化石在甘肃合水县出土,而后便珍藏于此。它距今约200万年,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同时也是已知个体最大的剑齿象,高4.2米,长8米,庞大的身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物。因为兰大参与了挖掘和研究工作,所以获得了一具黄河古象化石复制品并进行展出。
“盛氏彤笙龙”化石模型(现收藏于甘肃农业大学认知馆) 该化石模型是甘肃农业大学认知馆镇馆之宝,也是甘肃目前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以学校前身首任院长命名。
展开剩余75%“药师佛”彩塑(现收藏于敦煌医学馆) 由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的“药师佛”彩塑,线条优美,神态安详,完美融合了佛教艺术与医学精神;一级美术师段兼善先生创作的《得医图》《救治病人图》,以细腻笔触描绘古代医学救治场景,成为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甘肃中医药大学敦煌医学馆,为国内首个以“敦煌医学”为主题的专业展馆,重点展出敦煌壁画中的医学图像、相关医简文献,以及敦煌医学的近现代研究成果,集中呈现“形象医学”的独特美学与实践理念。
“工”字形钢轨切片(现收藏于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铁路主题展览馆) 这件“工”字形钢轨切片原属于京张铁路康庄站段的铁路轨道,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铁路的历程。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铁路,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2016年,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铁路主题展览馆建馆时,中国铁道博物馆将这件珍贵的钢轨切片赠送给了展览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现收藏于西北师大博物馆) 敦煌写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经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及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有关专家鉴定,确系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之物,于2007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该类别收藏位居中国高校前列。
宋徽宗真迹《宣和殿蛱蝶图》(现收藏于西北师大博物馆) 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古代书画收藏在甘肃省各级博物馆和全国高校博物馆中位居前列。宋徽宗的《宣和殿蛱蝶图》尽显皇家绘画的细腻,作品以工笔的形式描绘了宫廷御花园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所绘蝴蝶姿态各异,错落有致,色彩和谐,题跋处“天下一人”花押与双龙小印印证着帝王手笔。
黄河奔涌,金城生辉。作为丝路重镇的兰州,历史文脉源远流长。当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萌动全网、简牍墨香引客如潮、兰州市博物馆“兰小五”成为打卡新宠时,另一股深沉而独特的力量也在悄然绽放——兰州高校博物馆群,正携其珍藏的“国之瑰宝”,走出象牙塔的深闺,用百万年的时光沉淀与千年的人文璀璨,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震撼之旅。
在这些馆藏中,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成为连接远古与当下的纽带;已知牙齿最大的植食性恐龙——巨齿兰州龙,诉说着早白垩世兰州盆地的生命传奇;北宋宋徽宗《宣和殿蛱蝶图》用工笔细描宫廷蝶舞印证帝王手笔;敦煌写经卷,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墨香中沉淀着丝路文明的密码。
甘肃中医药大学敦煌医学馆作为全国首个该主题专业展馆,将敦煌医学的“形象美学”与实践智慧娓娓道来,省内唯一一所以铁路为展览主题的陈列馆——兰州交通大学天佑展览馆徐徐展开中国铁路发展史诗。
每座场馆都是厚重史诗春安配资,每件展品都是无声传奇。兰州高校博物馆群以跨界的收藏、专业的研究、开放的姿态,让远古化石、帝王真迹、丝路遗珍在象牙塔中焕发新生,成为解码文明、滋养心灵的文化新地标。
发布于:甘肃省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